做小吃也能创业成功

小吃创业故事篇(一)

  大城闹市,人流如潮,黄金宝地。“人流就是钱流”,似乎是铁定法则。

  但90后小伙冯锦虎认为不全如此,他的创业心得是,得有三个“W”,特别是卖吃的,卫生好、味道好、位置好,三者缺一不可。

  打工半年自立门户

  1992年出生的潜江小伙冯锦虎,高中毕业后外出闯荡,做过各种工作。今年初,他到一家馅饼店帮工,迅速掌握了全套技艺。

  半年后,冯锦虎意识到创业机会来临,就去和堂兄冯井庆商量,冯井庆1987年出生,武汉理工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,现为武汉一家著名药企研发人员,井庆完全同意锦虎的创业规划,拿出自己的积蓄,支持锦虎创业。

  一个好汉三个帮,冯锦虎又找来了好哥们沈军一起创业。今年10月24日,“李二哥馅饼店”在武昌广埠屯资讯广场对面闪亮登场了。

  锦虎的店子,只有十多平方米,放下一台高大的烤饼设备后更显狭小。但冯锦虎和他的伙伴,把店子布置得干净整洁,井井有条。做饼的操作台、卖饼的保温藤萝筐,各有分区。里面还会有四五个人同时工作。瑟瑟初冬,只见冯锦虎揉面、包馅儿、烤饼、刷油、出炉,一气呵成。黄澄澄的馅饼,惹人食欲。馅饼种类丰富,有咸甜两大类。甜的有豆沙等馅,咸的有鲜肉、牛肉、葱肉、辣菜、酸豆角等品种。

  3个W的创业心得

  这家经营月余的李二哥馅饼店,目前形势十分乐观,每天卖饼超过三千个。锦虎说人手已经不够,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加盟他们的队伍,一起干。

  锦虎说,开这个饼店,除了房租,他比较大的投入就是一万元的烤饼设备和八千元的加盟费,然后是他半年时间的勤奋学艺打工。

  “只要肯吃苦,馅饼的全套制作技术是不难学会的”,锦虎说,做饮食,特别是快餐饮食,三个“W”是必不可少的。卫生好是基础,味道好是关键,位置好是引擎。

  针对不同特色的餐饮,“位置好”也有不同的含义,并不是说只要在大街上,人流如潮,你随便开个什么餐店都合适的。

  “卖饼也分季节,冬天卖饼生意好,夏天就不一定了。”冯锦虎对此十分清醒,不过,堂兄是他的智囊——冯井庆下班后会到店里帮忙,并对每天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,及时调整每天的经营策略。

小吃店

小吃创业故事篇(二)

  老头,在富阳话里有“精力旺盛捣蛋鬼”的意思。陈凡小时候就是个“老头”,他爸爸陈荣明回忆:这孩子比较喜欢“捞手舞脚”。很快,他便在学校里有了“凡老头”的绰号,时间长了,连父母都管他叫这个。

  十七年前,38岁的陈荣明带着老婆和15岁的儿子离开新登老家,在杭州古荡益乐路开起了夜宵店,就叫“凡老头”。他们当时都没想到,这家小店比较终会成为杭州小吃界的一个传奇;当然,也没料到一家人此后十几年的全部生活,都会像上了发条的表针,围着这家店一刻不停。记者吴轶凡文/摄

  一年只关一次门

  “凡老头”是一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,主营炒粉干、盖浇饭、砂锅、鸭头、鸡爪、小龙虾,以及炒螺蛳。店里一共七八个人,包括陈荣明两口子、陈凡、一个老家带来的厨师、几个请来帮忙的阿姨,以及陈凡的弟弟陈义。

  他们的排班表是这样的:陈凡从凌晨1点到下午3点;陈荣明两口子从早上9点到午夜12点;陈义和厨师从下午四五点到次日早上四五点。每个班头12到15小时不等。

  这种作息维持了很多年。除了每年春节回老家那几天,陈凡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过夕阳。

  这几乎是一家永不打烊的小吃店。

  不打烊,是因为生意好得根本停不下来。你去吃午饭,排队;你去吃晚饭,排队;你晚上去宵夜,竟然还有人排在你前面!全家所有人都紧张地各司其职,几乎连聊句天的工夫都没有。即便是每天四五点夜宵结束,他们也不得闲,又要紧张地准备新一天的食材和卤味。

  偶尔空下来,陈荣明会看着店里的卷闸门感慨一下:“这个门,我一年只拉下来一次,拉上去一次。”

  螺蛳“随便烧烧”

  “凡老头”每天要卖掉近千只鸡爪、几百个鸭头。比较俏的是螺蛳,每天只有四十来斤,尤其在这个人人都会点盘螺蛳的季节,去晚了,就吃不到了。

  螺蛳就在附近菜场买,也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户头。“(卖家)是个五常那边的老头,他的螺蛳都是村里老人每天在小河里摸上来的。”陈凡说,“生意做久了,质量有保证。我们进的螺蛳往往还比别人贵一点,但东西好就行”。

  这里的螺蛳并不浓油赤酱,但很入味,口感较辣。或许是因为食材质地不错,除了肉质厚实嫩滑,也保留着河鲜原始的鲜味。

  秘诀在哪里?

  陈凡笑了:“哪里有什么秘诀。说难听一点,我们也就是大众口味,随便烧烧的。”

  令人惊讶的是,他自己并不爱吃螺蛳。来杭州之前,也不会做菜。“多琢磨,多练习,总能做好的,十几年下来,你也烧得出来。”他哈哈哈地笑开了,“但有一点,我们还是很自豪的,我们富阳人嘴巴真的蛮刁的,所以我们觉得好吃的,应该不会差吧。”

  衣锦还乡

  十七年如一日的高强度工作,回报也很可观。

  当年,陈凡初中毕业,便踌躇满志地来了杭州。或许从那一刻起,他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调皮捣蛋的“老头”——他不喝酒,也不瞎逛,甚至不玩微信,除了睡觉,基本都在店里忙。比较让他自豪的是,这一辈子只经人介绍谈过一次恋爱,就结了婚。如今儿子已经八岁,在外地读私立的外国语学校。

  10块钱一盘的螺蛳、2块钱一只的鸡爪,这家人就靠着这份不眠不休的拼劲发家致富。十几年时间里,他们在杭州买了两套房,“都是一次付清”;陈凡和陈义两兄弟,一人开一辆宝马5系;他们在老家有漂亮的别墅,新的五层小洋楼也在建造中。

  “还行吧,其实我们也就是过日子。”陈凡说,“钱多一点少一点,真的不重要。”

  而对陈荣明老两口来说,有了这份家业,他们也可以安心准备养老了。“太累,身体确实有点跟不上。我们两个老的,决定再做两年,后面就随他们自己折腾了。”

  为什么不多请几个人,或者干脆开分店呢?

  “我也知道开连锁挣钱快,可你看看,有几家连锁可以挺十七年的?”陈荣明说,“我宁愿这样一家人在一起,辛苦一点。赚快钱,但把牌子做塌了,我不愿意。”

小吃创业故事篇(三)

  一个是富二代,一个是IT男,还有一个是外企金牌销售;两个潜江人,一个潜江女婿,这个85后小伙组合有着不小的野心:“要把潜江的财鱼面也像小龙虾一样,推广到武汉乃至全国。”

  在菱角湖万达广场美食街,以每月1万余元的房租拿下门面。三人做好了亏半年的打算,但现实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,开业当月就盈利,且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。

  富二代单干为一碗面

  戴着眼镜、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白尧是“佬巴子财鱼面”的大股东。

  一年前,他还是掌控家族企业的富二代。如今,他每天守在店里的时间超过16个小时,大多数时候,呆在厨房里杀鱼配料亲自下面。

  策划专业出身的他,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踏入餐饮行业。2007年毕业后,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从策划专员做到了广告部主管。父亲的召唤,让他回到潜江接手了家族粮油生意。

  然而,公司里资深长辈们的传统思想与他的开放思维发生了碰撞,结果是,他来到武汉自立门户,开起了专营粮油农产品的外贸公司。不到一年时间,从比较初的50万元注册资金,做到了300多万元的收益。正有向外拓展想法的父亲喜出望外,立马注资1000万“收买”了他的公司。

  形势又回到当初,没了自主权的他再一次逃离。在跟好友范亮、王选成一起聊天时,三个吃货感叹吃不到一碗潜江味财鱼面。正在寻找创业项目的他灵光一闪:就做这个!

  合伙开店先打“基桩”

  得知白尧要开地道潜江味的鱼面馆,好友范亮、王选成也动了心。三人按各自特长明确分工:白尧全身心做生意,负责店内具体事务;小胖子王选成,是“见面熟”的外企金牌销售,理所当然负责推广销售;潜江女婿IT男范亮,负责财务后勤等。

  好友的加入,让白尧有了信心。他开始回潜江学手艺。好不容易说动了潜江当地口碑比较好、做了30年面的老师傅收他为徒。“猪油打底,热锅烫碗。把调料放入碗中,再将碗放在沸腾的大锅中顺水旋转。直到调料自然融化后,再下面。”他没想到,一碗简单的素面也有这么多讲究。而加入了财鱼、鳝丝等荤料的鱼面就更复杂了,学了半年,基本出师的白尧才回到武汉。

  今年6月,拿下菱角湖万达美食街的门面后,尽管每月1万余元的租金压在肩头,但三人都不敢贸然开张,一边研究面的品种,一边盘算着店面如何陈设。

  “佬巴子”日卖300碗

  直到9月,取自潜江当地语言,意为老太太的“佬巴子”财鱼面馆开张了。

  所有餐具、广告单、店员服饰都加入LOGO,透明厨房内活鱼现杀现做看得见,比较重要的产品:不仅有财鱼面、鳝丝面等,还引入当地美食豆饼、胡椒、糖绞、曲米茶,请了靠谱的兼职。5元一份的豆饼,其包裹配菜的面皮工艺复杂,用绿豆和大米磨成浆再烤制,每天只能做一二十份。

  为了吸引附近居民消费,店子推出了大人用餐、小孩免费送一碗面的活动,这一招,不仅使销路打开,更起到了推广作用。

  白尧说,他现在养成了记录工作日志的习惯,这些工作虽然很繁琐,但可以为以后连锁加盟店提供可靠的经验。

  如今,“佬巴子”每天可卖出两三百碗面,光“淘点点”外送都至少一二十单。对他们来说,开店近3个月,比较大的成就是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。甚至有在潜江生活过多年的客户,专程从汉阳开车过去吃面。、

成功创业步走   ①——选择小吃创业 ②——学习小吃技能 ③——开店筹备 ④——开业促销 ⑤——持续盈利
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微信公众平台号:食尚香
  • 联系电话 400-055-1073
  • 食尚香特色小吃创业基地已经在全国开始38家分公司,遍布全国的各个城市,小吃创业请咨询客服您所在的地方校区情况!
微信
Copyright 2004-2016 版权所有 食尚香 食尚香小吃创业-杭州分公司 皖ICP备20006821号-37 网站地图 XML地图